氧化鋯在1892年首次被發現以后,一直以為只有天然存在的單斜晶體“鈄鋯石”一種。由于鈄鋯石藏量不多,因此并未有廣泛的應用。而且氧化鋯的溶點高達2,750°C,難以透過溶解結成單晶體。
1930年發明加入安定劑造成的“安定氧化鋯”,是立方多晶體或正方多晶體,都是屬于多晶體陶瓷。安定氧化鋯主要被用作耐火材料,能抵受高達2,540°C的高溫及化學品。之后1937年德國壙物學家M.V.Stackelberg及K.Chudoba首次在蛻晶質化(metamictization)鈄鋯石中發現微細的單晶立方氧化鋯。
1960年代,法國科學家Y.Roulin及R.Collongues開始研究培養單晶立方氧化鋯。他們使用的方法是將镕解的氧化鋯放在有固體氧化鋯表面的坩堝之內,令其結晶。這種方法稱之為“冷坩堝”法。不過這種方法只能生產很小的單晶體。蘇聯科學家V.V.Osiko之后在莫斯科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LebedevPhysicalInstitute)改良了這一種技術。他的發明被稱為“冷坩堝”法,其出產的人工寶石在蘇聯內被稱為“Fianit”。這種發明在1973年首次披露,并在1976年開始商業生產。至1980年,以這一方法生產的立方氧化鋯年產量已超過5千萬卡拉(10,000公斤)。
2012年9月,有俄羅斯專家對外表示,一座由前蘇聯政府發現的超大型工業鉆石礦正在由政府計劃開發,據悉這座巨型鉆石礦儲量超過了全球現有儲量,可供全球持續開發3000年。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表示,西伯利亞東部的珀匹蓋隕石坑內有“數萬億克拉”的“沖擊鉆”,是良好的工業鉆石,而不是用來打造珠寶。雖然同為鉆石,但此次披露的超級鉆石礦卻不是我們熟知的珠寶鉆石,而是工業鉆石,也許普通人并不知道兩者的區別,但唯一可以確認是珠寶市場并不會因為這個發現而出現重大波動。雖然科學家宣稱此座鉆石礦的探明與開發,可能會引起工業變革,但仍舊處于規劃階段,后續將產生何種影響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2015年11月25日晚,香港彌敦道天降“鉆石”,導致行人瘋搶。但經鑒證后,行內人表示該批“鉆石”實為“蘇聯石”,100港元便買到10多粒,價值便宜,多用以制作首飾。
地址:http://www.99573.cn/jishu/987.html
本文“氧化鋯歷史沿革”由科眾陶瓷編輯整理,修訂時間:2021-10-16 17:20:20
科眾陶瓷是專業的工業陶瓷加工生產廠家,可來圖來樣按需定制,陶瓷加工保證質量、交期準時!